陜西銅川墻體廣告 陜西銅川是中國北方一座因煤而生,因資源而富的城市,作為陜西省較早設立的工業城市,以前粗放式的工業發展模式使得銅川承受了不少環境代價。銅川也曾因嚴重的大氣污染而被人稱作“衛星上看不見的城市”。6月25日,銅川市召開“轉型升級 銅川視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煤城”銅川在工業轉型、循環發展方面的先進做法。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現場獲悉,2009年以來,銅川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陜西省委、省政府“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戰略部署,先后分別設立了董家河、黃堡、坡頭等4個市級工業園區。以工業園區為承載,通過抓項目促投資來促進銅川經濟增長。
正如銅川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許西華在發布會現場所介紹的,銅川通過抓基礎設施夯實園區發展之本,抓招商引資激發園區發展活力,抓項目建設擴大園區發展規模,抓協調服務優化企業發展環境,使一批中省大型知名企業入駐園區,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運行,以市級工業園區為承載、區縣工業園區為輻射的園區經濟已經成為推動銅川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銅川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成立于2010年3月,規劃面積25.55平方公里。該園區是以鋁產業為主導、壯大電解鋁產業規模,優先發展鋁深加工產業,打造煤電鋁聯產聯營的循環經濟產業園。
銅川市董家河循環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程曉儒介紹說:“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對于以煤炭、電力、鋁和水泥為傳統主導產業的銅川來講,更是擺脫‘挖煤賣資源、挖石頭燒水泥’的粗放型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
充分利用煤炭、水泥、鋁業、建材等產業優勢,加強企業之間的循環鏈建設,科學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和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是董家河循環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以“煤-電-鋁-水泥”循環經濟為主導產業,按照“用煤發電,用電煉鋁,鋁進行深加工,電廠灰渣全部用作水泥建材生產原料”的思路,打造“煤-電-鋁-水泥”聯產聯營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資源多層次就地轉化增值。憑借此產業鏈,到2018年該園區循環化改造完成后,產業園產業關聯度將提高3倍,資源產出率提高近1倍,能源產出率提高30%,每年可增加直接經濟效益26.5億元。
銅川市坡頭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國干告訴記者,坡頭園區建設的第一個項目是占地近50畝的公園項目,堅持“環保優先、產城融合、一園多區、逐區聚集”是園區的發展思路,目前園區招商引資項目45個,其中建成項目5個,在建項目15個,對接項目25個。未來,園區將形成公路、鐵路、通用航空交織的交通新格局和人流、物流、產業聚集的南市板塊。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黃堡工業園區認真分析國家宏觀政策,施行“一企一策”確保精準十策,幫助企業脫困,全力推進國有資產盤活工作。該園區引進產業關聯度高的企業與園區內停產待斃、職工溫飽堪憂的國企進行整合,實現了對存量資本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盤活國企資產,促進經濟轉型發展。
工業園區作為銅川城市轉型、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未來勢必會在銅川經濟轉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銅川通過環境改善、經濟轉型,推動銅川全域旅游戰略的實施,旨在將銅川打造成為中國休閑養生城。未來一段時間,陜西銅川將不遺余力地推動銅川經濟轉型發展,促進循環產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