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楊凌墻體廣告發布 自“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以后,陜西省政府提出,要把我國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楊凌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充分發揮它在農科教方面的資源優勢,不斷拓寬對外開放領域,豐富對外交流內容,擴大對外合作規模,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發展“合作農業”優勢明顯
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郭社榮表示,作為現代農科城,與全國其他地市相比,楊凌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有以下獨特顯著的優勢。
一是楊凌具有現代農業國際合作的豐富實踐。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先后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與5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政府間項目合作協定,與7個國家開展的農業科技產業合作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楊凌已成為我國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二是楊凌與絲綢之路沿線許多國家在農業科技需求方面具有較強的趨同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在抗旱作物育種、生態修復、節水農業等方面擁有一大批科研平臺和科技人才,這為楊凌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現代農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是楊凌擁有獨特的省部共建和省內共建體制優勢,這使得楊凌在爭取國際合作政策和項目方面更具優勢。楊凌示范區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依托現有的現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了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讓中國楊凌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和新經驗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得到展示、推廣,為推動沿線國家和世界農業發展注入楊凌基因。
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魏建鋒說:“面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作為中國唯一的農業高新區,楊凌有信心在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現代農業合作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楊凌將全面推進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和地區現代農業科技合作,共建商貿交流新平臺,開拓農業科技援助新途徑。同時,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創現代農業國際合作新局面。”
——搭建國際農業科技合作平臺
郭社榮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涵蓋中亞歐20多個國家,總人口約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處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目前大多屬于農業國家,既有豐厚的農牧業資源,也有個別國家具有領先世界水平的干旱農業新技術。”
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目前,楊凌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16平方公里,教學科研設施日益完善,小麥育種、旱作節水農業、果樹園藝、植物資源保護、開發及綜合利用等研究居全國領先水平,部分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郭社榮說,楊凌示范區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既有相同性,更有互補性。近年來,楊凌示范區已與這些國家開展了一些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并達成不少新的合作意向。
楊凌示范區國際合作局副局長馬靜說,楊凌示范區著力建設絲路經濟帶政府間農業合作的重要平臺、涉農商貿合作的重要中心、涉農科技研發的重要基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示范基地等“四個載體”,進一步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產業化示范及經貿合作交流,擴大農業領域的對外開放和交流,力爭把楊凌建設成為絲路經濟帶上科技創新成果及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示范推廣基地、先進農業科技成果展覽交易的重要中心、中國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國際農業對外援助交流的重要平臺、現代農業對外開放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