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墻體廣告 農機置辦補助方針存縫隙,騙補案在全國范圍內頻發。近來,記者從龍巖市紀委得悉,該市7縣區均有發案,5縣區農機站站長被查。上一年來,福州也審理了多起涉農機置辦補助的貪婪、納賄、濫用職權案子。據悉,這些案子多發作在2008至2012年,近兩年得到查辦。為遏制糜爛,我省首先改革,從兩方面“堵漏”。
農機站騙補案頻發
跟著國家惠農方針的出臺,涉農糜爛案子時有發作。上一年來,福州發作多起涉農機置辦補助的貪婪、納賄、濫用職權案子。羅源、連江、閩清、閩侯農機站,均有官員被送上法庭。其間,2014年4月,閩侯縣紀委通報農機站失職納賄窩案,抄獲涉案人員6人,共形成國家丟失300多萬元。
龍巖市可謂我省農機補助騙補的“重災區”。記者從龍巖市紀委得悉,自上一年以來,該市共查辦“官商勾結”騙得農機置辦補助案子17起,全市7個縣區均有發案,涉案人員20余人,5縣區農機站站長被查。
昨天,省紀委通報的大眾身邊的糜爛問題,發現近4個月來,共有14起此類案子被通報,18名涉農領導干部被查,幾乎廣泛全省各設區市。
方針縫隙帶來尋租空間
關于農機補助領域的糜爛問題,省農業廳農機化處調研員楊斌以為,這和之前的補助準則也有必定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