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墻廣告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和市財政局等多部門對上海市人大代表于廣輝此前提出的“關于整合公共自行車租賃資源的建議”給出最新答復:上海將研究進一步擴大公共自行車租賃項目的可能性,規劃形成連續性網絡,提高自行車通行條件。同時,優化網點布局,研究公共自行車跨區共用服務。
市交通委介紹,根據2014年下半年的排摸評估,上海全市已有浦東、閔行、寶山、松江、長寧5個區實施了公共自行車租借項目,共計建設網點912個,投放公共自行車25975輛。
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交通委提到的5個區后發現,為方便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近年來5區在公共自行車租賃上投入較大,有些區縣甚至投放了逾萬輛自行車。然而在使用的過程中,一些區縣也遇到了自行車“流浪在外”、網點冷熱不均、自行車專用車道缺乏等問題。對此,各區縣也通過采取有償或抵償模式、短信引導白領高峰時間去就近的點位取車等方式改進自行車租賃服務。
浦東張江:采用誠信積分,仍有300多輛車流浪
自2008年自行車公共租賃服務在上海張江啟動運行后,至今浦東新區的金橋、唐鎮、周浦、康橋、航頭,也已建成服務網點,目前所有網點數共計264個,擁有著3700余輛公共自行車。
浦東新區建交委工作人員介紹,區別于上海其他區縣,浦東新區的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并不是由區級部門規劃,而是工作下移至各鎮政府,由鎮政府根據轄區需求規劃及出資建設。
張江地區是浦東新區最早啟用公共自行車服務的地區,2008年9月28日啟動租賃服務至今,服務網點、車輛數也成為全區之最,如今建有112個網點,設有1500輛公共自行車。
6月26日,張江鎮社區自治辦公室主任唐明安介紹,在服務運行使用過程中發覺,張江鎮的用車大戶主要是上班族,大部分是集中在張江高科園區內的企業,導致自行車的使用形式上呈現潮汐式風格。“早上居民區周邊網點的車全部被借空,下班時車陸續還回小區周邊網點,于是,在中間時間沒有多余的自行車可以提供給居民,維持短駁運轉,居民就會不斷提出增加網點。” 唐明安透露,今年張江鎮計劃再增加6個網點,同樣集中在南片的居民區周邊。而網點的車輛,一般為10-15輛,改擴建后的網點擁有的自行車量則是15-25輛。
除了張江之外,2015年1月6日,浦東的金橋地區啟動運行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現有網點17個,自行車180輛。
4月20日,唐鎮地區也開始啟用公共自行車服務,并與相鄰的張江地區實現系統聯網,實現兩地區自行車互借互還。6月26日,唐鎮社區辦主任張明介紹,唐鎮自行車公共租賃系統網點有19個,自行車500輛,唐鎮鎮政府與永久自行車公司簽下5年合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解決“最后一公里”交通不便的問題。
具體操作方面,市民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在公共自行車辦卡點繳納200元押金,充值100元,簽訂協議,領取公共自行車誠信卡,再憑卡在“家門口”的網點“刷卡取車”,一路騎至單位附近網點后,“刷卡、還車”即可。
負責金橋、張江、唐鎮區域公共自行車維護的上海永久自行車有限公司永久租賃車管理員施經理昨日介紹,今年剛運行服務的金橋、唐鎮,至今運行正常,但張江地區車輛損耗嚴重,多數是因使用不當、不愛護,于是今年5月,永久公司對前期投入的自行車實現更新。
施經理解釋,區別于金橋、唐鎮的扣費借車(第1小時免費,第2小時收費1元,一天最高收費5元),張江區域則采用誠信積分制,市民開卡時,卡內贈送100積分,準時還車不扣分,超過1個小時扣1分,一天最高扣2分,24小時不還車,100積分全部扣光,開卡人就會被取消租賃資格。
但她發現,正因為不扣費,張江地區投入的1500輛公共自行車,有300-400輛流浪在外。
閔行:20000輛將全部更新換代
閔行公共自行車自2013年8月取消“全免費”,實施“辦卡預存押金、預存備扣金,收取辦卡工本費和年費、實行超時還車收費”新政來已有近兩年。記者從閔行區交通委和項目運營方永久公司獲悉,目前閔行公共自行車單車日周轉率約為2.2次/天,發放自行車IC借記卡近5萬張,雖然較新政前的4.8次/天和24萬張“誠信卡”相比明顯減少,但自行車卡“盤活”情況卻顯著好轉,幾乎不存在“睡眠卡”。
自2009年起,閔行區先后投放了19000輛公共自行車,居民憑借身份證辦理“誠信卡”就可享受免費服務。2013年,民革閔行區委在調研中發現:閔行區內公共自行車 “誠信卡”總辦卡量為23.14萬張,其中從未使用的有2.42萬張,占總辦卡量10.46%,使用頻率極低的(1至10次)占12.83%,使用頻率較低的(11至50次)占23.12%。換而言之,經常使用的車輛僅占到總數的一半。
2013年4月,據統計,閔行全區“走失”的自行車累計有1200輛,占車輛總數的6.3%。
為此,2013年8月,閔行區出臺公共自行車項目新政,宣告該項目由“全免費”完全過渡至“規則內免費”。新方案具有4大特點:辦卡預存押金、預存備扣金、收取辦卡工本費和年費、超時還車收費。原有公共自行車誠信卡將在今年10月8日后自動失效。
新政至今實施已有近兩年,效果又如何呢?記者從閔行區交通委和項目運營方永久公司獲悉,自行車IC卡目前發放量為約5萬張,每月新增辦卡量在700-800張之間。
交通委交通科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目前辦卡量較新政前的約24萬張“誠信卡”明顯減少,但目前確實是真正使用的市民才會去辦卡,避免了出現大量“睡眠卡”的問題。
另據閔行區交通委透露,從6月25日開始,500輛新車已經“登陸”位于莘莊的閔行區政府門口、莘莊地鐵站南北廣場等地方。之后,此前投放的1.9萬輛第一批橘黃色公共自行車也將在今年8月底前陸續被第二批綠色新車替換。另外,最近還將在此前的“空白”街鎮——華漕鎮和新虹街道新增各500輛,目前已經完成布點,6月底前將開始施工。這也意味著閔行20000輛公共自行車將全部更新換代。
寶山:自行車無專用道成安全隱患
寶山區目前共有公共自行車網點131個,投放自行車3000輛。其中淞寶地區(友誼街道、吳淞街道)55個服務網點,投放自行車1200輛,顧村、楊行地區76個網點,投放自行車1800輛。
而寶山區有關公共自行車項目最新建設顯示,預計全區共布設600多個網點,投放公共自行車數量在15000輛左右。2015年計劃在淞南、高境、廟行、張廟、楊行、月浦布設210個網點,投放自行車5600輛。2016年計劃在大場、羅店、羅涇布設260個網點,投放自行車6400余輛。2017年將根據市民使用情況和反饋的意見,對網點進行調整、補充、完善。
而從目前投放的公共自行車使用情況來看,總共投放3000輛自行車,已辦理借車卡17000余張。春秋季,平均每輛車每天使用6次;冬季,平均每輛車每天使用3次。
不過寶山區建交委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在公共自行車租借項目實施中也遇到了問題。比如,公共自行車系統沒有統一的規劃要求,在具體布設網點時,合適的場地、位置難求,配套的電源也不多。此外,自行車專用車道缺乏,騎車人大都行駛在機非混合的道路,這存在安全隱患。而公共自行車的規劃與推進,全市并沒有統一的安排與計劃,目前仍是各區縣、甚至街鎮的自發行為,區縣之間不能通借通還,影響使用效率。
長寧:采用有償或低償模式提高利用率
記者從長寧區低碳辦了解到,針對某些區域公共自行車使用效率不高、惡意占用車輛現象,長寧虹橋地區公共自行車租賃采用了有償或低償的運行模式,以解決這一問題。租車者需繳納300元(自行車押金200元,預充值100元),在1個小時內還車不收費,使用超1小時,按每小時收取5毛錢,每天收費最高不超過5元。
長寧區于去年上半年在白領和商務樓宇集中的虹橋地區試行公共自行車服務項目。
虹橋街道對虹橋地區重點樓宇發放問卷調查顯示,有49%白領乘坐地鐵上下班,其中有87%白領希望在地鐵口以及商務樓宇附近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點。
為此,長寧區發改委(低碳辦)牽頭,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與永久自行車公司合作,由永久自行車公司提供450輛自行車,在地鐵2號線婁山關路站、地鐵10號線伊犁路站口設置車輛集散點,在10幢重點樓宇附近設置服務點,形成一個包括12個站點的區域交通微循環服務系統。
長寧區低碳辦有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虹橋地區公共自行車服務項目是2014年3月22日開始建設實施的,當年4月22日正式投入使用。虹橋公共自行車項目自運行以來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兩個問題是點位冷熱不均、早晚高峰時車輛供應不及時。對此,長寧區公共自行車項目辦就這些問題及時進行了調整,首先是督促低碳中心將辦卡數少的點位調整到需求較旺盛的點位,其次是要求永久公司早晚高峰時派專人調度,做好管理。另外一個解決方法就是通過短信引導白領高峰時間去就近的點位取車。
松江:明年投萬輛覆蓋區內所有景點
2015年下半年起松江新推出的自行車將采用智能管理系統,或將與市民社保卡、手機支付寶、銀行VISA卡等聯網,若借用后不還,將會影響到市民個人信用。
松江區旅游局局長高國相告訴記者,2010年,松江就在佘山國家旅游區共15個點投入了1500輛公共自行車,供游客解決至景區“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由于佘山國家旅游區純屬旅游景區,在旅游旺季如春秋兩季和節假日自行車的租借量非常高,每輛自行車每天可循環5-6次。不過淡季如冬天,平均每輛自行車還不到1人租借。”高國相說。
高國相告訴記者,佘山景區5年運作下來效果不錯,租借人群也符合最初旅游人群的設定。此外,高國相表示,“預計今年下半年在松江新城中將再推出8個試點,共400輛自行車。”
高國相表示,8個試點完成后,旅游局將在網上廣泛征詢市民和游客意見,包括對自行車布點、收費、智能化管理系統、事故處理是否滿意、還有哪些要求等。“聽取意見后,我們在明年作推廣時就能把這些問題都回避掉。”高國相說,根據計劃,明年松江將以城市密集地區300-500米一個布點計算,再推200個公共自行車布點,按每個點50輛儲備,即將投入1萬輛自行車。布點包括所有的景點和城市公共服務節點,比如地鐵站、醫院、商場門口等。不僅將串起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松江新城、松江老城和浦南地區等各大商旅地,也將解決區內上班族“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