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墻體廣告 入梅以來,江蘇省沿江地區連降暴雨,我市自6月26日夜間開端也經受了一場大暴雨的洗禮。來自市氣象臺的數據顯現,自6月26日20時至27日20時,市區24小時降水量為142.7毫米。受暴雨影響,市區多地呈現了深度紛歧的積水和房子進水、滲漏現象,“12345”政府效勞熱線電話鈴聲不斷,接聽受理有關求助、咨詢電話150件……
雖然市區20多座涵閘依據市防汛防旱指揮部的指令全力排水以下降內河水位,市區仍然有多個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受到積水侵擾,有些底樓居民家中進水。而不少“居高臨下”的住戶,雖無水漫家門之虞,卻也有墻滲屋漏之憂--
尚海灣4-1001住戶,下水總管阻塞,家中積水,緊急。
頤和花園13幢西面墻嚴峻滲水,緊急。
段家壩7號1幢外墻滲水,咨詢動用公共修理資金……
有市民郁悶之余,還不忘在微信朋友圈內戲弄白娘子,“金山寺在鎮江,許仙真不在這里”。
記者整理很多求助電話發現,房子受淹、房頂漏雨、墻體滲水是上星期市民反映較多的“雨”情,而地勢低洼、排水管道不暢、樓頂防水設備或落水管破損等疑問在老舊小區頗多的崇川區尤為突出。
作為主城區,崇川區歷年來高度重視老舊小區的歸納整治工作,但樓體補葺出新、屋面隔熱防水、積水點改造、管道疏通及改造、破損落水管更換等使命仍然十分深重。據崇川區住宅和城鄉建造局計算,崇川區現有1995年前建成并交給的老住宅樓2294幢,總建筑面積約565萬平方米,其間建成時代最早的是建于上世紀60、70時代的解放新村、任港路新村、青年路新村等小區。這些老舊小區因建成時代久遠,普遍存在設計標準較低,房子外觀粗陋,基礎設備寒酸,公共效勞設備不全等疑問。
2015年,崇川區老小區整治計劃出資2.8億元,施行北濠橋東村、南川園新村等8個老小區歸納整治及73個民生急辦整治項目,其間包含青年路新村、起鳳園新村等92幢屋面防水隔熱、樓體補葺等項目。現在,各項目均在有序推進,估計7月底前可全部開工建造。
關于市民關懷的房子滲漏疑問,崇川區住宅和城鄉建造局答復稱,1995年前建成的、無公共修理基金的老舊小區,由區級財政出資,對屋面的漏水點進行有些修補,施行防水隔熱處理;關于有公共修理基金的小區,則以先行依法運用有些公共修理基金施行改造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