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墻體廣告 登上象山俯視,只見云南大學旅行文明學院的校園樓宇園林天衣無縫,在世界文明遺產麗江古城和聞名旅行勝地玉龍雪山的“一城一山”之間構成一道靚麗景色。
“共同的區位和美麗的環境,是學院堅持走特征辦學之路的外在體現。”云南大學旅行文明學院副院長陳為民介紹,以民資為樞紐推動名校與名城聯婚、以旅行為主導推動教學與工業交融、以文明為魂靈推動藝術與商場對接、以作業為方針推動理論與技術并重,云南大學旅行文明學院闖出了一條民辦高校辦學的“麗江模式”。
民資為樞紐,名校與名城聯婚
進入新世紀,麗江旅行如日中天,麗江品牌享譽海內外。
作為云南省的聞名高校,云南大學將怎么推動名校與名城聯絡,興辦一所獨具特征的民辦高校,是拓展“安身邊遠地方、效勞云南、辦出特征”辦學思路的要點,也是麗江依托旅行品牌,尋求旅行與文明聯系,將世界級的旅行文明資源融入高等教學,提高旅行文明檔次,打造旅行文明名城的重要行動。
正是在這個節點上,云南大博文明投資有限公司以資金作為樞紐,推動云南名校云南大學與旅行文明名城麗江聯婚,興辦了云南大學旅行文明學院。
2002年3月17日,云大旅行文明學院正式開工建造;9月29日,云大旅行文明學院舉行揭牌典禮和開學典禮。半年時刻,從開工建造到招收新生,云大旅行文明學院創造了我國高校辦學的奇觀。2004年,學院被教學部評價檢驗為國家第一批獨立學院。
經過13年的發展,學院的辦學規模從開始的700人添加到如今的17667人;生源從其時的10省區擴展到如今的31個省區市;開設專業也從開始的6個發展到如今的以旅行辦理、藝術規劃、財經等學科為主體,20多個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式。本年,學院順暢經過了云南省民辦本科院校辦學水平評價,一切學科均被評為A級。
學院校園建筑面積已達30萬平方米,收藏圖書180萬冊,教學、日子等配套設備是全省7家獨立學院中最齊備的一個學院,70%的綠化率也讓其入列全國大學生校園環境滿意率50強高校榜單。2009年,學院獲得的“建國60周年建筑創造大獎”,這也是云南省僅有獲此榮譽的單位。
旅行為主導,教學與工業交融
推門進入四葉草咖啡廳,店里規整地擺著10來張桌子,十幾個學生正在邊聊天邊用餐。
“這是咱們系的餐飲歸納實訓基地,選用教學與運營相聯系的模式,每年在全校搜集一個團隊來打理,校園無償供給場所和水電。”學院旅行辦理系主任丁林介紹說,實訓基地共有550平方米,分為茶藝實訓室、餐飲實訓室和酒水調酒實訓室3個有些。
“咱們店4月底剛剛開業,感受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店長黎滿竹招呼完客人后對記者說,他們這個團隊有5自己,是經過層層評選最終中標的,現正在練習辦理、交際、團隊協作等多方面的技術,首要是為了今后的作業、創業計劃。
這僅僅只是該校展開教學與運營相聯系的一個縮影。在辦學實習中,云大旅行文明學院堅持以旅行為主導,理論、實習、技術一體化推動,推動教學與工業交融。一起,經過優化課程系統,進一步完善由課程實習、社會實習、專業練習、技術練習、結業歸納練習等首要環節構成的實習教學系統,杰出專業才能培育。
旅行辦理系把麗江旅行業工業作為提高學生實戰才能,參加旅行效勞的天然講堂,充分表現人力資源的優勢,把實習基地建在旅行工業上。在麗江的聞名景區景點,建立了20多個實習基地,與60多家公司和單位展開協作,經過延聘公司高管、旅行從業人員擔任客座教授,推動了教學與旅行工業的交融。一起,還與麗江市的旅行職能部門協作,成立了“麗江市旅行發展研究基地”,表現學術優勢,先后完成了《麗江市旅行資源信息庫建造》等10多個研究課題,自編了《酒店辦理概論》《旅行商場營銷》等10余本教材,有些還被有關部門評為精品教材。
文明為魂靈,藝術與商場對接
在藝術系教學實習基地門口,一塊寫著“我國麗江摩梭人手藝織造技術傳承研究基地”的牌子招引了記者的目光。藝術系副主任段劍源說:“藝術系堅持以民族文明為魂靈,深深植根麗江民族文明沃土,推動藝術類教學走出殿堂,走向商場。”
藝術系教學實習基地于2011年建成,建筑面積5100平方米,除了13個實訓室外,還有一個藝術與規劃著作展廳,展廳前的展板上寫著“民族風手繪規劃著作展”,所展出的800多幅著作悉數來自學生創造,像這么的展覽每學期都會舉行一次。
走進雕塑技術實訓室,只見拉胚機、雕塑轉盤、電陶爐等東西有序地擺放在墻邊,商品規劃專業的同學們正聚精會神地做著浮雕。見有來人,商品規劃班的班長李志林搓著手上的泥土走了過來說:“我如今做的是白族蝴蝶母親紋樣浮雕,大有些是改編創造。”
“民族織造、繪畫、雕塑等傳統常識、技術教學是藝術系學生的必修課。”段劍源說,為更好地把麗江傳統文明與現代教學有機地聯系起來,藝術系專門延聘麗江、大理、鶴慶、劍川等地的非遺傳承人、民間技術大師、民間文明研究人員給學生上課。
“從進入校園開始,咱們創造的商品就現已走向商場了,前不久,咱們制造的納西族元素抱枕就被古城的一家客棧悉數買走。”藝術規劃班的大二學生劉小平說,在麗江古城內,從一個吊墜到一件民族服飾,從客棧墻上的浮雕到酒吧桌子上的鋪排,師兄師姐們創造的這些商品深受游客和本地客商的喜愛。
作業為方針,理論與技術并重
“學院的作業率,在全國同類高校中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學生處副處長王鑫說,建校至今,學院的作業率一向堅持較高的水平,并且還有很大一有些學生實現了自主創業。
一個獨立學院,能安穩堅持較高的作業率,除了一向秉持的應用型人才培育理念外,還得益于學生作業作業實行院長負責制,每年都要與各系部簽署作業方針責任狀,第二年依據成果進行贊譽批評。在院長股動下,學院把作業作業歸入教學口,全院上下高度重視,構成全員、全面、全程“三全”抓作業的局面。
“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起,學生就開始承受作業理念、作業技術的訓練。講堂上、主題班會上教師常常講解,院團委和89名輔導員,隔三差五組織作業講座,鼓舞學生向作業典型學習,在全院構成搶先作業、創業的良好氛圍。”王鑫說。
2013年,學院還成立了大學生工作資格考試訓練效勞基地,展開各種從業訓練和考試作業,如茶藝師、人力資源辦理師等,以提高學生作業競爭才能和創業才能,努力實現結業與作業的“零過渡”。當年參訓的200人悉數經過各種資格考試。2014年,又有800名學生從這兒訓練合格獲得資格證書。
建校至今,學院“致力于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定位從未改變過,培育了麗江近一半的旅行業有關人才。在日前出爐的麗江10名最美導游中,學院結業的學生就占了兩名。在麗江的裝修規劃范疇,有四分之一的規劃師結業于云大旅行文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