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綿陽,國務院同意建造的僅有國家級的科技城,我國重要國防科研生產基地,
四川推動國家全部立異變革實驗的要點地區。2015年,
綿陽科技城完成 GDP1201億元,工業增加值773.2億元,高新技能工業化指數到達79.56%,科技進步歸納指數到達68.3%,各項首要經濟指標均較“十二五” 初完成翻番。
一串串金色的數據,一道道亮麗的光環,折射出
綿陽人在軍民交融道路上敢為人先、勇于探究的雄心勃勃和鏗鏘腳步。
敢字當頭
破除系統性障礙
由
四川省委、省政府頒發的《
綿陽市系統推動全部立異變革實驗計劃》,歷時兩年反復醞釀,近期正式出臺。這是
綿陽以軍民深度交融為帆,啟航全部立異之路的“路線圖”。
綿 陽市全部立異變革實驗領導小組單位有關負責人介紹,該《計劃》的47條具體任務可分為五大系統:軍民深度交融的立異轉化系統、工業培養系統、人才集聚體 系、開發協作系統和效勞保障系統。依據
綿陽科技城建造經歷,五大系統瞄準的正是軍民交融要點范疇和關鍵環節,以破解制約軍民深度交融的系統性障礙、結構性 對立和政策性問題。
2015年以來,
綿陽軍民交融渠道樹立動作頻頻——
樹立
四川省軍民交融研討院,組成軍民交融金融效勞基地,樹立
四川省軍民交融高技能工業聯盟,建成全國僅有的國家軍民兩用技能交易基地,展開軍民交融
公司確定……
如 今,
綿陽的探究已由單純的工業協作期間,向軍地和諧機制的深水區進發。從具體的項目對接,延伸到定期召開軍地聯席會議,軍地兩邊領導“兼職對掛”。我國工 程物理研討院、我國空氣動力研討與開展基地、長虹、九洲、西科大等國防軍工科研單位、
公司和大學的領導進入科技城建造決策層,把握第一手信息,為兩邊協作 共贏掃清障礙。
攜手合力
統籌推動交融立異
本年1月18日,
四川省軍民交融研討院在
綿陽掛牌樹立。該研討院定位為
四川省高校、軍工院所、駐軍部隊在落實軍民交融戰略中的人才培養、立異研討、技能轉移“特區”和戰略研討智庫,以“研討院”為基地,將進行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變革先行先試,統籌推動軍民交融立異。
走 進
綿陽科技城立異基地孵化大樓,90后小伙王銀操的笑臉綻放著決心。他結業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本來已在
成都的一家軍工單位端上了鐵飯碗,卻決然辭去職務回到 家鄉
綿陽,參加創辦了
綿陽空天科技有限
公司,開端在農用植保和軍用靶向“雙用無人機”范疇立異創業。他的團隊有9名結業于不一樣院校的大學生,除了各種優惠 政策,最招引他們的,正是
綿陽日漸暴露的軍民交融“雙溢出”立異效應對中小微科技型
公司構成杰出的股動效果。
“所謂軍民交融 雙溢出 效應,即是不少軍工科研院所、
公司的技能、設備、人才開端溢出到民品范疇、民營
公司,發揮支持股動效果;不少民品技能、民營
公司開端 民從軍 ,為大型軍工
公司供給配套效勞。”
四川省國防科工辦主任許州總結道。王銀操團隊的技能指導即是
綿陽我國空氣動力研討與開展基地的一名國防科技人員。
綿陽科技城管委會經濟開展局局長趙克雄介紹,如今一些大型“軍轉民”
公司也在抓住軍民交融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嚴重機會,產品結構由曩昔的單向溢出變為雙向溢出、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