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墻廣告 2013年底,“瑪花纖體”“健康煮”等突然停業;去年10月,“康駿會館”上海80余家門店一夜間關閉,數萬會員近2億元預付費卡余額“打水漂”……近年來,預付費卡商戶屢屢爆出“跑路”消息,引發眾多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的擔心。
在年初召開的市政協會議上,民革上海市委黨員、市政協委員朱建國提案建議,引入第三方保險賠償制度,變事后監管為事前“盡職調查”;市人大代表李飛康、柏萬青等12位代表在人大會議上也分別遞交聯名議案和書面意見,呼吁政府部門加大審查力度,對預付費卡的監管要引入創新管理方式。
日前,市商務委在答復提案時表示,本市正在制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通過引入保險機制,從一定程度上化解因發卡企業發生經營風險而引發的消費糾紛。
《辦法》對企業不具約束力
李飛康代表說,現行監管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發卡企業備案制度不完備,沒有覆蓋健身、培訓等案發重災區;二是消保委約談成為主要治理手段,由于缺乏法律強制力,一些傲慢的商家甚至以中途離場來公然抵制。
據市消保委統計,2012年上海預付費卡投訴共5800起,2013年為6300起,2014年已超過7000余起。除了已曝光的事件,更多投訴集中在霸王條約限制侵害消費者權益。今年1月15日,市消保委約談“金仕堡健身”“開禹美容美發”“力康健身”三家被投訴的預付費發卡企業,其中“金仕堡健身”僅去年就遭投訴885件,但消保委的權限只能約談、教育、警示,而無處罰權,企業根本不當回事,甚至中途離場。
2013年,商務部發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規模發卡企業、集團發卡企業和品牌發卡企業實行資金存管制度,如果發生企業“跑路”事件,就能用這筆資金來賠付。
引入第三方保險賠償制度
朱建國委員認為,《辦法》主要針對的是商場、超市等備案過的企業,且如果托管資金太小,對企業沒有約束力;資金太大,則影響企業運營。為此,他提出“引入第三方保險賠償解決預付卡監管問題”的建議,要求商業保險接入預付卡企業,商家向保險公司支付保費,出問題由保險公司賠付。針對預付卡企業的運營情況、資金現狀,由保險公司做盡職調查,針對不同信用和風險等級的機構,設置不同賠付比例。他還提出,考慮到信息不對稱,保險公司將上述盡職調查信息在自己網站定期公開,上報行業主管部門,由后者統一備案。如發現問題,可通過權威媒體發出警示,并提前介入監管。
變被動上門為主動執法檢查
據悉,去年關門歇業的高端養生機構“麗池會所”,由于并未列在備案企業名單中,從一開始就處于“零監管”狀態。柏萬青等代表建議,商務部門要變被動等候發卡企業上門備案為主動開展備案的執法檢查,對投訴和糾紛集中的企業重點開展專項檢查。只要查到沒備案,就按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3萬元罰款。對不具備開業條件就擅自發卡的企業,由工商部門根據《消保法》處罰,消費者有權獲得預付卡金額3倍的賠償。
將建預付卡管理信息平臺
市商務委表示,擬通過建立“發卡企業預收資金銀行專戶管理+履約保證保險”制度,通過監控發卡企業預收資金流水信息和限制部分預收資金自由使用,引導發卡企業購買履約保證保險。
當預付卡發卡企業申請破產且被依法裁定、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被備案機關處以最高限額的行政處罰,導致其拒絕履行或無法履行兌付商品或服務的義務,并且未能退還卡內預收資金余額,保險公司會根據預付卡發卡企業承保的預收資金余額情況,按一定比例、每卡及每人限額、保險合同總限額等情況承擔保險責任。
市商務委稱,將會同上海保監局等單位盡快出臺《上海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并建設本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