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墻體廣告粉刷 一條訂閱號的微信,僅7月9日一天就被閱讀89074次、轉發11191次,“增粉”769人。這份不遜于任何“微信大號”的“成績單”來自天津市檔案館的微信《1989年老西北角街景珍貴視頻:追尋26年前的回憶》。截至記者發稿時,僅此一條微信的閱讀量已經超過十萬人次。
天津市檔案館的微信訂閱號開通于2014年12月,如今粉絲已有幾千人。這個訂閱號不僅介紹館藏資源、成果,還發布展覽、講座等信息,成為交流城市歷史、接受反饋的平臺。如今,訂閱號上的《南市滄桑》《遠去的聲音:老天津衛叫賣聲》《沽上舊聞》《網上展覽:末代皇帝在天津——靜園》等信息都以連載的形式陸續發布,被關注天津歷史、尋找回憶的天津人津津樂道。
“我看到這個微信號上追憶西北角的內容,特別有感觸。當年我曾向朋友借了攝像機,拍過街景和自家孩子的畫面。于是我就用微信聯系天津市檔案館,希望用這個平臺把這些影像與更多的人分享。”《1989年老西北角街景珍貴視頻:追尋26年前的回憶》的內容提供者李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李競先生拿來四盤錄像帶,借助檔案館的技術,我們把影像傳到了網上。李競先生一秒一秒地指導我們加字幕說明。貞女大街、小石道大街、西北角百貨商場、老福興面粉廠、文元文具店……故影難尋的街景借助微信而復活。”天津市檔案館電子部工作人員李德昆對記者說。
李競1955年出生于西北角,拍攝影像時,他34歲。如今60歲的他,已經遷居到獅子林橋附近。這些舊影在微信發布后,戳動了許多“老西北角”們的淚點,引發集體回憶。李競對記者說:“微信發布當晚,老街坊轉發給老鄰居,老鄰居再發給自己的朋友。光是接電話就接到凌晨兩點多。有的人說看完了,就不住地擦眼淚。很多人都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視頻里的一草一木都認識。”
“雖然懷念過去,但城市的建設還是要發展,人們還是向往更好的生活。”李德昆援引《西北角拆遷前珍貴視頻:曾經的那街、那巷、那里的家》的內容提供者從先生的這句話表達他的感觸,“我認為這些影像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人們來說,就是最生動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