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墻體廣告制作 跟著近些年我區老舊小區的拆遷改造,老百姓都離開了原址松散到了多個小區居住,造成了居委會與轄區居民的別離,居委會對居民的效力難就成了亟待處理的疑問之一。中倉街道上營社區作為我區典型棚戶區之一,改造后樹立了活動居委會,把效力送到居民家中。
?
自2009年上營棚戶區拆遷改造后,轄區居民大都被安排到京貿家鄉和玉橋東小區等地居住,不少居民人走了,戶沒動,辦準生證、懇求兩限房等還要到原居委會處理,十分不方便。面對新的形勢,社區兩委通過研究決定,樹立了“活動居委會”,打開“活動婦人之家”、“活動黨員之家”等各項工作,把工作地址活動起來,跟著拆遷居民跑,拆遷后他們依然能在家門口就享受到社區效力。
社區居民告訴記者:“優點多了,就從咱們這次拆遷往后吧,居民就都松散了,住哪的都有,咱們就感受如同沒人管咱們了,這居民有點散心了,后來這樹立活動居委會往后,咱們就覺得找到家的感受了。”
雖說是活動居委會,給居民供應的效力可一點兒都不打折。賦閑再就業、廉租房懇求、準生證處理等歸社區統轄的疑問,工作人員全都當場處理;停車難、下水道堵塞、無證養犬、違章樹立等需要有關職能部門處理的疑問,工作人員按規矩做好記載,及時轉交有關部門。
馬利是上營社區殘疾人,母親去世,和父親一同居住,社區一貫注重他的日子情況,幫忙他懇求救助效力。并常常問詢他的近況,有哪些困難需要由社區幫忙處理。
在本年4月份,上營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還特意來到京貿家鄉的馬利家中,把北京市城市特困人員供養證送到他手中。
馬利告訴記者:“ 我覺得居委會人也挺隨和的,效力情緒也極好,我每次去全都挺熱心的,居委會對咱們這一家幫忙很大 ,在前些日子居委會發了咱們家4張卡,250塊錢一張,總共1000塊錢,我覺得就幫忙挺大覺得日子現在還可以。”
多年來,上營社區著力打造七彩社區夢,不斷創新為民效力的辦法。6年間,通過活動居委會的方式,除現場處理平常業務外,共收集民意民意655條,上門效力1980戶,處理疑問疑問上千件,堅持把居民的實際困難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把居民的訴求作為工作的第一選擇,把居民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第一標準,實在發揮了社區居委會的底層作用。
上營社區居委會王泉泉告訴記者:“咱們活動居委會6年時間,可以說是和居民渾然一體社區的一些事物,可以廣泛得到居民的認可,咱們社區層面要廣泛打開居民膾炙人口的,居民參與的,各種活動,集結居民參與的積極性,一同推動社區發展為城市副中心的締造 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