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墻體廣告 市民的文明程度決議一座城市的溫度。遇到不認路的來訪者,市民會怎么做?記者造訪了城區首要街道,以外地人的身份向過往市民問路。
“請問火車站怎么走?”、“費事問一下,市公民公園在哪條街上?”、“請問我坐幾路車能到鐵牛廣場?”面臨記者的發問,熱心好客的市民給出了指引和答案。“我們倆正好一路,你跟著我走吧。”一位市民熱心腸伴隨記者前往目的地。
問路過程中,有些市民并不明白記者所問的當地在哪里,但他們卻沒有冷眼旁觀,總能給出主張。當一個年青人被記者問及一個他也不熟悉的地址時,他對記者 說:“不好意思,我也不太明白這個當地在哪里。”合理記者欲離開時,年青人叫住了記者,讓記者稍等片刻。只見他跑向路口正在執勤的交警,替記者問路。紛歧 會兒,年青人跑回來,通知了記者切當的地理位置。記者向他表示謝謝,“不客氣!今后問路,可以找交警,他們最明白街路稱號。”年青人提示記者,微笑著走 遠。
跟著旅行旺季的到來,近期涌入我市的外地游客逐步增多,而像鐵牛廣場、富
樂山公園這么地處市中心商業及交通樞紐地段的旅行區,游客問路的格外多,也成 為我市市民熱心指路的一個縮影。記者接連幾日在富
樂山公園停步時,總能遇到熱心的市民為游客指路。市民李丹丹通知記者,自個最多一次一起被三位外地人問 路,“一個問我仙海風景區怎么走,一個問我市中心在哪,還有一個問我鄰近哪有中國銀行。我直接通知他們,他們很謝謝我。”
記者看到,盡管我市許多當地都有奪目的路標,標著我市首要的景點、
醫院等,但更多的游客還是挑選面臨面地問路。正在道路上巡查的巡特警龐林通知記者: “我在這個路段巡查有幾個月了,近來開端問路的游客逐步多起來,有時半個多小時里就能有近十個問路的。”說話間,一位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一邊用
手機導航一 邊走上前來指著
手機上的地圖問龐林:“請問這兒怎么走?”龐林看了一下
手機,立刻用流利的普通話,指著方向耐心腸通知他:“順著這條街一直往下走,下一個 十字路口即是。”這位姓安的外地人通知記者,自個來自沈陽,到
綿陽有幾天了,每次問路都很順暢。二十出面的龐林驕傲地說:“幫助別人是我的工作責任之一, 看到許多外地人來我市旅行,很高興。”
一聲問路,問出的是外地游客對我市公民的信賴;一聲回答,應的是我市公民對外地游客的關懷。短短的幾分鐘溝通,看似簡略的對話,傳遞的卻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溫暖。